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牛牛分享的《23年了,告别上海书城》,想着周末要去逛逛,今天便去了。
牛牛昨天就去了,听她讲人特别多,书架都被翻的乱糟糟的。已有心理准备,但今天到的时候仍然大跌眼镜。
书城有7层,分门别类的,第一次见这么大的书店。每层都挤满了人,也是第一次见提着购物篮甚至手推车买书的,仿佛逛超市。书柜书架比想像中还乱,想有目标的寻找特定的书几乎不可能,首先不一定有,即便有也不知道被翻哪去了。事实上,超过一半的书架都空了,特别是玻璃柜中各种典藏版书籍,所剩寥寥无几,比如我想买的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全集,只剩一些散装,凑不齐一套,还有金庸全集,也买不到。
可能还有些遗珠,但能不能碰到得看运气,买不买的到还得看手速。在3楼看到一本历史地图集,犹豫了一下,想着先到7楼买字帖,结果再回3楼地图集就没有了。在7楼买字帖也是,有两套中华书局出版的,以为必须整套买,同样犹豫了一下,没过几分钟发现两哥们把套装拆了一本本的挑,于是也赶紧挑了几本,几个名家的作品很快就被瓜分完了。
抱着十几本字帖又逛了蛮久,再也找不到想买的,于是排了很长的队结账离开。
买了15本字帖
我挺喜欢逛书店的,不一定买书,但经常会点个咖啡随意翻翻,觉得很放松。只可惜,现在书店越来越少了,连上海书城都要关门了。
电商对很多实体店生意造成了冲击,其中图书大概是最惨的一个。原因在于:图书是客单价很低的标品,最适合线上销售。标品,意味着购买预期是稳定的,不会像衣服那样,没拿到手之前不知道合不合适。客单价低,意味着即便出问题,也不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再者,图书的包装和运输也很方便。这些特点,再配合线上销售的价格优势,想不碾压实体书店都难。从电商行业的发展看,Amazon作为电商鼻祖,刚开始卖的就是图书。
这次上海书城若不是五折清仓,大概也不会吸引这么多人,现实很残酷,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也已经很久没有在实体店买书了。
尽管如此,心里还是有个小小的梦想,开家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