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缺少英雄吗?
人与人的连接到底是什么?
我在之前的工作经验中吃过几次瘪,也被扣上过了“关注自己,不关注他人”的帽子,但是朋友和工作伙伴们对我的评价又几乎大都正面积极,所以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纠结过蛮长一段时间的,今天想来说说我理解“与人连接”这回事。
从某种角度来说,只要我们选择在一家公司中工作,或者加入某个合作团队,都避免不了与人打交道这件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工作中实现了与人的连接。但还有一件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当你的职级越来越高,当你负责事情的边界越来越广,你就越需要去处理面对“与人连接”这件事。
而一旦遇到“和人打交道”,“和人连接”这回事,我们就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打标签”,“被打标签”这回事。尽管我很坚定地认为“打标签”是一件非常不专业的职场行为,但因为摆脱不了社会性动物的属性,我们依然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标签”来帮助我们判断人,判断事(很多人喜欢打造专属于自己的口碑,但口碑其实也是标签的一种变形而已)。
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最简单的就是通过“入乡随俗,建立工作以外的连接”这两种方式认识他人,连接他人。
入乡随俗说白了,就是作为一个后来者进入某个环境时,为了融入团队与集体,需要使用大家习惯的语言,比如你加入了阿里,说话就得带有“阿里味”,同事经常聊买房买车,你聊这些相关的话题就更有可能被大家接受。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认识陌生人,对陌生人有好感的原因,最起初是因为发现彼此身上有相同点。
建立工作以外的连接就是,在下班之余,比如吃工作餐,通勤回家,发生热门八卦时能够和他人有所沟通,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好像很难避免“产生工作以外的连接”,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大家团建吃个火锅,一起出去自驾游,或者相约去玩密室之后,同事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突飞猛进一大把。
那为什么要建立与他人的连接呢?
因为我们与他人建立的连接,在很大程度上才能决定我们能不能成事,尤其是成大事。
虽然我很希望凭借每个人的能力,来尽可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但问题在于“不同人定义合适”的方法是不一致的,可能在我眼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但在老板的眼里则更愿意用一些虽然天赋和能力都一般,但合作很久产生了信任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通过与他人的连接来评估“这个人有多靠谱”,并且根据实际做事的结果来及时修正评估的结果,但一个更有意思的事情是,人们一般不怎么喜欢推翻自己之前的“评估”,结果就是“这人做的比预期好?那他以后可以承接一些更有挑战的工作!”,“这个人这次没做好?可能是发挥失常了,毕竟以往的结果都还不错!”。
而对着这些对他人的评估,我们就会以此开始释放权力和资源,那怎么评估“释放权力和资源”的大小呢?你可以想象你的老板(或者你的领导)在给你分配工作的时候,到底是在命令你,是在鼓励你,还是在放手让你去做。因为释放权力与能力有大小区别,因此也就会产生出决策能力的大小。
所以当我们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必须要和上级建立连接,逃不过去。
怎么和上级建立连接?
我们不仅需要和同级别的同事建立连接,也需要和上级,和老板建立连接。并且只有通过和上级、老板建立连接,我们才能够真的有机会获得职场中的升职加薪。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大多数人都想当脑子,去贯彻自己的意志(毕竟拍板与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因果关系),有的人拍板之后会提供资源与权力,而有的人拍板就真的只是完成了形式而已。但这里所获得的资源和权力,则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是否真的能够把事情做完,做好。
但另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不论你再怎么想当脑子,你的一天只有 24 个小时。你必须要找到更多的可以信任的手来帮助你完成这些想法,怎么去找到这些可以信任的手,并且让他们执行我们的想法呢?当然是和他们建立连接。
问:到底怎样才能够获得大量来自他人的认可呢?
答:成为那个世界中缺少的英雄,力排众议,客服千难万险,勇斗恶龙,只有当恶龙被击败的时候,你才会有机会获得来自他人的认可。而在选择走上征战恶龙之后,走哪条路,用怎样的方式去斗争都需要你仔细思考,万一走错了路呢?万一远方不是恶龙而是枯萎的森林呢?错误的选择也可能会削减他人对你的认可,切记。
当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做过的事情越多,低成本获取认可的渠道就越少,直到最终你发现要么秉持无功有过的思路尽可能少犯错,要么选择永远准备好面对机会,并且让最终做的结果超过他人的预期。不过好在只要你愿意思考,敢于挑战那些困难但又真实的问题,那你能够找到的结题思路就有可能变得更多,目的越清楚,方法就越了然于胸。
在最后,安利下自己以往写的文章 👉 《简单,善良,可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