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简单利用社会工程学做调查的文章纪实。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和我同龄,或者比我稍年长的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会是什么样子,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但无奈的是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认识的产品同行们,要么是在大厂中搬砖加班,要么是在创业公司中成为某些业务或者流程的核心负责人,剩下的人要么转行成咨询师,要么彻底离开产品行业。
但那些剩下的人呢?我有着旺盛的求知欲,我太太太想知道还能有哪些其他的区别了。直到今天下午忽然的一个好友请求,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0x00 突如其来的好友请求
下午我刚开完一个会,忽然收到一则来自“Meng”的好友请求,在通过好友请求后直接和我说“你那好的运营有吗?”
平日里我偶尔会帮朋友们转发一些内推或者招聘的广告,毕竟招聘这个行业本来信息就不对称,如果能够直接帮业务官找到合适的候选者,而不是让某些“自诩懂得业务的 hr 筛选掉本来有用的人才”,那也真的是能够帮助双方了。
但他告诉我,并不是要为了面试,只是想问问我是否能够将认识的内容运营或者新媒体推荐给他。
害,靠本事赚钱嘛,没毛病。但是为了保证我推荐的朋友是否能够找到真的靠谱的团队,也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还是和他要了项目的介绍资料。
0x01 是时候看看他们的真正实力了!
结合介绍文件中的概况和服务内容来说,这家咨询公司成立不久,从团队成员来看,主要背景是以阿里,头条这样的大厂为主,再加上以往的服务客户都是华润,新希望这样的实体行业集团,我猜测他们主要还是在探索如何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同时提供一些对应的咨询服务,并以此收取对应的咨询服务费。
我认识的一些品牌咨询专家,或者一些独立顾问也都有承接类似的服务,比如我认识的小丰老师,范秦最终都转型为独立顾问,不过好像在以往和他们沟通的时候也都有聊到,传统企业转型其实比较困难,毕竟阻力大,而转型成功也无法保证。
但在这份介绍文件的后面,又介绍了这家公司在服务顺丰优选,雪花啤酒和华侨城等公司的服务案例,案例中虽然标注了对应的改善结果,但是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有部分马赛克漏打了,见谅)
0x02 这个团队,哪里怪怪的
好吧,既然已经了解了团队以往的业务和实际的客户案例,那也是时候认识下这个团队的构成了,不知道有没有我认识,或者潜藏在行业中的大牛呢?
团队构成如下:资深敏捷教练+解决方案专家+管理专家/产研顾问+CTO/研发专家
看起来好像各个人都挺厉害的,
- 创始人曾经就职于喜马拉雅,还是具备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产品专家;
- 二号位不仅担任过销售总监兼产品负责人(嗯?),还从事过产品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 三号位是曾经在多家大型企业服务过,且因为商业思维模式和企业管理理念备受好评的专家顾问;
- 四号位不仅有超过 10 年的连续创业者,还是一位精通深度学习的全栈工程师!
看起来是一个挺有实力的公司!
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太对,这是一种即使我什么都不知道,但直觉还是告诉我有诈的感觉。
于是……
0x03 于是我就去百度搜了一下……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年头但凡是混互联网的,基本上网上总会留下你的各种各样的脚步,于是我就尝试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了一下以上诸位的大名,虽然说稍微花费了一点时间,但最终还是被我找到了每个人真实的身份!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首先是第一位,资深产品专家和敏捷顾问,J Sir
我感觉其实还好啦,作为产品的同行,也不好评价什么,但是结合这位老哥以往的公司和服务的项目来说(我甚至还去翻了他之前公司产品经理岗位的 jd),我认为对于产品经理的能力的要求不见得有多大。
更别说自我介绍里面的那些“丰富的产品规划经验和产品顶层设计能力”,🤔 怎么说呢,以我个人观点,我觉得在不到 5 年的中小公司经历中,很难锤炼出什么大的框架感觉?即使真的有这样的人出现,但我觉得至少 J Sir 并不是这么厉害(仅代表个人观点)……
诶对于顶呱呱这家公司呢,我想在成都的朋友应该都或多或少听说过他的大名……
然后再来看看第二位,资深解决方案专家,M Sir
M Sir 在自我介绍中写道“资深解决方案专家+具有丰富的产品经验”,而我刚好在他上一份工作中的公司公关稿中搜到了对应的信息,文章中大概说“在2018年早春的某一天,M 向公司投出了简历,……,工程相关专业出身的 M 一头扎进了企业服务行业。如同新生儿一般,他在这个行业里就像是一张白纸,对自己即将要接手的任务还不是很有把握。”
看完这篇pr 稿之后,我对这条在 2 年内,就能获得丰富产品能力提升经历的疑惑不仅没有打消,反而对这家公司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小的疑惑。
我又找到了他的 QQ 照片进行了查看,怎么说呢,感觉不太聪明的亚子。至少结合今年的照片来看,不像是一个团队中的管理者(原谅我为数不多的以貌取人)。
第三位是Z Sir,管理专家,资深产研顾问
但我不管尝试怎样的组合也搜不到他之前的服务基金和咨询公司,不知道有没有蚂蚁金服的朋友可以帮我看看他在阿里到底是什么岗位……
🤔 不过我猜果小美的经历应该是真的吧,而且感觉 Z Sir 是这几位创始人里面含金量最高的了,毕竟至少在诺基亚写了7 年,不对,做了 7 年项目经理,诶,那看来至少 Z Sir 在这里的含金量稍微高一些。不论果小美现在怎么样,至少在当时果小美还是成都本地的明星企业,风光无限。
最后一位是另一位 Z Sir,拥有超过 10 年研发经验的研发专家
但是我好像也很轻易的找到了他的知乎账号,但是能够从知乎中看到他的工作经历路线大概是“UI → 产品 → UI → 前端 → 前端”,再结合到之后自我介绍中的全栈工程师和 CTO 的岗位,我看到拉勾中有这样一则评价
怎么说呢,前两位都是产品行业的同行,坦白说在产品行业隔行如隔山,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标客户可能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和设计思路,虽然不应该妄议同行的专业程度,但是我真的感觉……一般。
后两位都属于研发相关的岗位了,我也因此特别像之前的一起合作的研发同事请教,不过同事普遍都认为,在我们认可研发可以靠自学的背景下,从平面设计师转行到全栈工程师的难度还是可想而知,更别提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学习并精通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各种前沿业务。从我个人有限的工作经历来看,这几位老哥的工作经历中还是含有较大的水分。
0x04 但是……
但是我转念一想,其实不论水分多大,归根结底的目的还是为了包装自己推广业务,为了赚钱这门营生做一些对应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寒酸,也不应该被他人嘲笑。
我在从百度和谷歌等各类平台中搜索着他们的信息,但是搜索到最后其实越显得自己的无聊和乏味,我记得17 年那会在知乎上写过一个如何人肉搜索他人的回答(现在已经被删掉了),获得了过完的赞同,到现在过去了这么些年,但是好像那些利用一些关键字和“灵感”,在不同的产品之间找到同一个关键字,进而搜索到一个人身上发生的历史故事的事情好像也依然是那么简单。在我搜索他人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人搜索我,那我自己身上的故事在他人眼里,是否可能也会被沦为笑柄?
换言之,他们的简历可能是部分美化,可能是过度造假,可能是一篇烘干之后没有多少分量的纸,但也可能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以往的经历中获得了足够多的真才实学?掌握到了足够的本领和业务能力,也因此才能够在今天去以“咨询公司”的名义赚一些实体行业商家的钱?能够包装自己和宣传自己也是一项难得的本领吧。
这件事做到后面,越后面越无聊,最开始那种将各种线索和信息进行拼凑,再找到不同的人去抽丝剥茧,在工商系统,知乎,boss 直聘等各类网站上都能搜到他们的信息,尽管最后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但结合在一起反而荒诞到可笑。
转念一想,事实上这种利用公司的名义给自己背书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我见过那种参与了一个项目,尽管什么都没有做,也敢在简历中写自己是项目负责人,也见过那种只是听饭桌上的同事吹了一个牛,就敢把自己当做事件亲历者一样将事情描绘的活色生香,还见过那些明明专业能力一般,但是就靠着善于钻营人际关系而混的平步青云。
有的人会把这个本来就不那么美好的世界变得更恶心一点,有的人会在不经意间一点点的败坏产品经理的名声,让坊间大众觉得“人人都可以做产品经理”,有的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然后把那些因为时间和政策导致的红利描述为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而我能够做的无非就是在面试的时候不将橄榄枝交给那些简历造假的人,不和那些三观不正或者有着奇葩价值观的同行合作,这个世界尽管很大,尽管有人也曾劝过我“你何必呢?”,但我想,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没有什么事情是存在就合理的,有的事情存在只是单纯的存在而已。
对他们来说,挣钱嘛,生意而已,不寒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