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后一周,分享如下:
20年to C ,20年to B(建议收藏)(公众号:互联网思维)
信息量很大,值得收藏。关于「如果科技在未来的十年里没有突破,未来的二十年就一定会有战争」,深以为然。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腾讯新闻)
王小波的文字总是那么的理性,承认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并无高低。
说说Android的大师Andy Rubin(微博:有个梨UGlee)
Andriod的发展史,Rubin的个人经历,网上很多也看过一些。这篇文章提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细节,Rubin和Google的相遇、Android的成功,是机遇也是巧合。更佩服Schmidt的眼光,在看到Apple的iPhone计划后能说出:如果我们不立刻采取行动,未来将只有一家技术公司,就是苹果。
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豆瓣:张春)
任何小事琢磨到极致都让人心生敬畏。对着文字我都流口水了,作者不仅是个吃货,而且对生活观察入微。读这些牛逼的生活小品文,内心OS经常是:对呀,是这么回事,我怎么留意呢。
2018年流量的终点和起点:知乎/豆瓣(豆瓣:S.A.M)
今天的知乎已经完全偏离了它的初衷,它仍然可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也可能是行业中最好的知识分享社区(毕竟没有其它选择),但用户体验上,它不再优秀。
长期出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公众号:张先生说)
2018年经常出差的我,对其中几条深有同感。不过,本文套路特别深。
一个你不知道的印度互联网市场(公众号:卫夕指北)
印度最大的问题是种姓制度导致庞大的劳动力得不到释放,阻碍经济发展,空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却没有消费能力。然而,一旦这些劳动力能够进入市场自由流动,将会像中国一样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人还在“双12”爆买,日本人却已经家徒四壁(腾讯大家:姜建强)
衣橱是满的,但总是抱怨没有衣服穿。书橱是满的,但总是抱怨没有书看。
大崩溃前的1990年,日本年轻人有多疯狂?(公众号:创界网)
想起去年到今年年初的加密货币,大家都在躺赚的时候,如何能无动于衷呢。